
茶文化基础知识培训_文化/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。茶文化基础知识 天府人家茶文化生态康养培训课件 2019 年 4 月 茶的历史和茶艺的起源 一、中国起源说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,被称之 为“茶的祖国”中国人饮茶的历史 可以远溯到神
茶文化基础知识 天府人家茶文化生态康养培训课件 2019 年 4 月 茶的历史和茶艺的起源 一、中国起源说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,被称之 为“茶的祖国”中国人饮茶的历史 可以远溯到神农时代。神农本草记载 “神农尝百草,日遇七十二毒,得荼 而解之”。 天府人家茶文化生态康养 二、印度起源说 1834年确认发现茶树 学者证明与云南的 野生茶树有近亲关系,不排除传入印度的可能 性。 茶叶起源于印度:无历史 世界史:英国东印度公司大量推广,打破 茶叶的垄断。 天府人家茶文化生态康养 三、日本起源说 茶树在延历二十四年(公元805年) 由最橙自中国引入日本。 中国是茶树的起源国 天府人家茶文化生态康养 茶叶发展史 1、野生药用阶段:饮用方式:咀嚼鲜叶 远古时期用于解毒治病 天府人家茶文化生态康养 2、少量种植阶段:饮用方式:煮食粥羹 植茶始祖:吴理真 西汉时期在四川 蒙顶山首次将野生茶树进行驯化种植, 七颗仙茶树 号“甘露”学派人 物。 天府人家茶文化生态康养 3、快速发展阶段 饮茶方式:煎茶法 早期煎茶(秦汉时期)半制半 饮的煎茶法。采叶作饼,先在火上 灼成“赤色”,研开打碎,研成细 末,加葱,姜等,用水煎煮 天府人家茶文化生态康养 陆羽《茶经》煎茶法步骤 1、经蒸压而成的饼茶(蒸青绿茶) 2、烤茶(“持以逼火”,经常翻动,“虾蟆背”状,烤好的茶趁热包好,以免香气散走) 3、研末(茶饼凉后) 4、备器备水 (风炉,釜作烧水器皿,以木炭和硬柴作燃料,再加鲜活山水煎煮) 5、煮水煎茶 一沸:加适量对的盐调味,并去除浮在表面装似“黑云母”的水膜 二沸:先在釜中舀出一瓢水,边搅边投入碾好的茶末 三沸:加进二沸时舀出的那瓢水 6、品饮 趁热连饮 舀出的第一碗茶汤为最好,称为“隽永”,依次递减,到第四五碗后,不特别渴就 不值得饮用 了。茶凉了,“则精英随气而竭,饮啜不消亦然矣” 天府人家茶文化生态康养 宋朝 饮茶方式:点茶法 龙团凤饼:太平兴国三年(公元978年),宋太制造贡茶,一直到 明朝洪武年间(朱元璋)废除掉 北宋宋徽赵佶(1100年):《大观茶论》1107年成书 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、采制、烹制、品质、斗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 述。 其中“点茶”一篇,见解精辟,论述深刻 宋孝(南宋) 中兴之主,“岳飞案”“乾淳之治” 将吴理真种植“七株仙茶”的地方 封为“皇茶园”追封吴理真为“甘露大师” 天府人家茶文化生态康养 宋代点茶法 蒸压成饼(蒸青绿茶 龙团凤饼) 1、研茶末 2、煎水候汤(不加盐和茶末) 3、茶末入栈(黑色釉质) 4、少入沸水 5、调膏(视茶盏大小、茶末的多少调成浓膏状、以粘稠为度) 6、点茶(执壶往茶盏点水,用茶筅旋转打击和拂动茶盏中的茶汤,使之泛起 汤花(泡沫),称之为“运筅”或“击拂”) 实际操作过程中,注水和击拂同时进行 点茶技巧: 1、注意调膏 2、有节奏的地注水 3、茶筅击拂视情而有轻重缓急的运用 高明的点茶能手,被称之为“三昧手” 天府人家茶文化生态康养 历程 秦汉时期煎茶:加葱、姜等 陆羽煎茶:加盐 点茶法:不加其他东西 斗茶的标准 1、茶汤贵白 2、水痕出现越晚越好 宋代文人四雅事 斗茶 挂画 焚香 插花 天府人家茶文化生态康养 明清时期 饮茶方式:泡茶法 朱元璋 罢龙团凤饼 《野获编补遗》记载:“至洪武二十四年 九日,上以重劳民力,罢造龙团,惟采芽 茶以进。” 散茶清饮法诞生沿用至今 天府人家茶文化生态康养 六大类茶叶出现的顺序 1、绿茶:唐朝初期(蒸青绿茶) 2、黄茶:约公元1570年前后形成明代隆庆年间 3、黑茶:明末清初,16世纪末 4、红茶:16世纪末与17世纪初之间 (福建武夷山首创小种红茶) 5、白茶:陈椽《茶叶通史》,在19世纪50-60年代 创制清嘉庆元年,“福鼎菜茶”的壮芽为原料制成银针 咸丰七年,福鼎选育出大白茶茶树良种 光绪十一年,以大白茶芽制银针,称白毫银针 6、青茶:咸丰年间 陈椽《茶叶分类理论与实践》:明朝创制炒青绿茶、黄茶、黑茶、红茶 清朝创制白茶、青茶 天府人家茶文化生态康养 四、衰落阶段 (1840年鸦片战争)清中后期至解放前,社会动荡。 茶叶发展受到致命和打击,处于衰落阶段。 到解放后七八十年代开始逐渐恢复 天府人家茶文化生态康养 “茶艺”的由来 最早出现于七十年代 1、七十年代出现茶文化复兴浪潮,2000后出 现茶文化复兴浪潮。 2、1978年,民俗学会理事长娄子框教 授最早提出使用“茶艺”,成立了“台北 市茶艺协会” 3、1982年成立“中国茶艺协会” 4、茶艺被广泛接受,1988年至 天府人家茶文化生态康养 中国用“茶艺”一词的缘由 一、中国茶艺 为何不用“茶道” 1、“道”过于严肃。中国人对待“道”字十分庄肃,不易向推广。 2、日本专用于前,避免引起误会于混淆。 二、日本茶道 日本文化背景,茶道倾向和关注于礼仪,对茶的品质反而不太看重。 三、韩国茶礼 1、阴历的每月初一、十五、节日和祖先生日时,在白天举行的简单祭祀 2、“贡人、贡神、贡佛” 3、韩国茶艺=中国古代饮茶习俗 +禅文化+儒、道的伦理 +韩国传统礼节 天府人家茶文化生态康养 茶艺的定义 新词,无统一标准 茶艺专家季野先生: 茶艺是以茶为主体,将艺术溶于生活以丰富生活的一种人文主张,其目的在于生活而不在于茶。 范增平先生《茶文化论》: 茶艺包括两方面,科学的和人文的,也就是:一、技艺,科学地泡好一壶茶的技术。二、艺术,美妙地品 享一杯茶的方式。 中国茶艺之美属于心灵美,欣赏茶艺之美,是要把投入整个过程中来观察体验。 茶艺专家蔡荣章先生: 茶艺是指品饮的艺术而言。讲究茶叶的品质、冲泡的技艺、茶具的玩赏、品 茗的以及人际间的关系,广泛而深入到茶艺的境界。 广义:研究茶叶的生产、制造、经营、饮用的方法和探讨有 关茶叶的原理、原则,以达到物 质和全面满足 的学问。 狭义:如何泡好一壶茶的技艺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艺术 天府人家茶文化生态康养 茶艺的分类 一、以人为主体 1、宫廷茶艺: 场面宏大,等级森严,茶具奢华,礼仪繁琐,浓重的 意味。 2、文士茶艺:茶具精巧典雅,品茗时注意意境,常与抚琴、玉器、绘画、古玩 等相结合,怡情悦心之效。 3、民俗茶艺: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饮茶风格,具有浓重的民族色彩。 民族 汉族 回族 白族 土家族 藏族 蒙古族 傣族/拉祜族 饮茶特 点 清饮法 罐罐茶 三道茶 擂茶 酥油茶 奶茶 竹筒香 茶 茶艺特点 常见的各种茶艺表演 粗陶罐或金属茶壶;砖茶捣碎煮饮加调料 先苦后甜再回味 擂是指慢慢研磨 擂盆 擂棍 熬茶汁+酥油+食盐+其他调料;配青稞饼吃 调饮奶茶 细嫩原料,又称姑娘茶 地区 各地 甘肃隆中及南部山区 云南 云贵高原 藏族、蒙古族、维族居住区 内蒙 云南 4、教茶艺:禅茶 茶艺中融入禅机,并通过茶艺程序来启迪慧根,昭 示佛理 禅(梵语):汉语“静虑”,指人专心一意,排除一切干扰,以的方 式佛法真谛 天府人家茶文化生态康养 二、以茶为主体 1、六大类基本茶类 绿茶:信阳毛尖茶艺 乌龙茶:铁茶艺 白茶:白毫银针茶艺 2、两大再加工茶类 花茶茶艺 红茶:祁门功夫茶艺 黑茶:普洱茶茶艺 黄茶:君山银针茶艺 三、以表现形式为主体 1、待客型茶艺 特点: 泡茶程序简单,动作要求美观规范 茶品选择视客人喜好而定 快速冲泡一壶好茶,供客人享用 2、表演型茶艺 待客性表演 特点:稍带词 舞蹈型表演 特点:服饰、、动作、音乐、眼神、、场面设计等配合 和谐,做到茶艺六美 天府人家茶文化生态康养 茶艺六美 1、人之美: 外在装饰; 内在美; 2、茶之美: 名、形、香、色、味 地名+特点一信阳毛尖 黄山毛峰 传说/典故一铁、碧螺春 地名一龙井 普洱 滇红 3、水之美:“清、轻、甘、冽、活” 4、器之美: 茶具的外观美:适当,大方得体 茶具组合,符合其文化背景与表演内涵 5、境之美: “、人境、、意境”四境俱美 6、艺之美: 泡茶技术;茶艺编排程序“韵律美”;技艺之美: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 来 天府人家茶文化生态康养 谢 谢! 天府人家茶文化生态康养培训课件 2019 年 4 月
和记娱乐,h88平台官网,和记h88上一篇:中华茶文化基础知识 |